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2023年10月17日-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北院作为第一批踏出国门的电力设计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助力当地能源建设,不断推动国际业务转型发展。
白俄罗斯是欧亚大陆交通运输枢纽,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与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国家接壤,是欧亚大陆联系的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被称为支点国家。白俄罗斯是最早与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之一,并积极致力于将自身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
白俄罗斯核电输出及电力联网总承包项目工程(以下简称白俄输变电项目)是中白两国在能源合作方面最大的电网项目之一,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华北院总承包建设。该项目地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维捷布斯克州和明斯克州,是自俄罗斯首座核电站电力输出的配套工程,是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电网建设项目,包括新建线路、变电站以及相应线路和变电站的改造,涉及白俄罗斯75% 的电网桥梁工作,新建和改造线路及变电站有力保障了白俄罗斯首座核电站与国家电力系统的顺利联网。项目也是中国能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建的最大输变电工程总承包项目,是中国能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华北院在白俄罗斯自主承揽的第一个总承包项目。
白俄输变电项目包括 23 个子项工程,覆盖白俄罗斯3个州、60%以上的国土面积,包含45条线路的新建、拆旧、更换,新建、扩建5个变电站,以及继保、通信系统改造等。项目合同工期为5年,于2014年4月开工, 2018年11月21日,该项目的第23个子项——俄罗斯变电站改造、扩建工程验收工作完成,历时1683天,标志着白俄输变电项目所有建安工作全部完成,无缺陷顺利通过白俄罗斯国家验收。
航母级规模内外压力重重
白俄罗斯是苏联经济体制下的转型国家,法律、法规健全,财务、税务管理严谨,程序、规定细致复杂,行业规范、生产安全和劳动保护规范严格,环保要求高,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必须紧跟白俄罗斯国家能源建设整体规划,工期紧张,而且基本没有变通余地。从2014 年起,平均每年同时开工3 至7个子项工程,2015 年起,平均每年投运5个子项工程,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均处在交叉作业状态,各个子项相互交错、叠加,跨越地域广、工程量大、沟通协调复杂、执行难度大,可谓是“能源航母”级别的电力建设项目。
开工伊始,项目团队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第1子项工程是总长度为90.3公里的卢克木里国营地区发电站——鲍里索夫 2030千伏架空线改造。由于苏联国家的电力体系与亚、非国家存在巨大差异,施工进展一度陷入困境:中方分包商施工组织计划与白方要求不符,施工人数不足,施工临时居住地寻找困难;施工机械严重缺乏,缺少苏联白俄罗斯当地的电建专家协调、指导,白方对施工操作规范、施工质量结果的要求与中方差异极大,白俄专业标准委员会质检人员对具体工程阶段成果验收检验严格,甚至是老旧铁塔除锈、刷漆等简单作业检验方面都要求极其苛刻……
第1子项工程是项目开工后的第一个关键的节点,作为中国在白俄罗斯的第一个电网建设项目,从政府高层、相关业主到普通民众,所有目光都在关注着“中国公司”,华北院不仅需要面对项目进度压力,身上同时肩负着中国企业的使命和责任。
急难限重关键时刻调思路
面对严峻局面,华北院项目部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集中全部人力、物力支援现场,全体员工在第1子项完工前取消常规休假,施工队伍几班倒,加强与业主及白俄罗斯相关方协调、沟通,加强对施工分包方监督、管理。2014年11月,第1子项工程终于顺利竣工。虽然项目团队连续超负荷奋战,然而更大的困难接踵而至。2015年初,项目同时开工7个子项,每个子项的实施难度都不亚于第1子项。
总结经验,项目遇到巨大困难的原因是属地化员工使用不足、管理欠缺、信息传递不畅,与白方业主及各相关单位机构沟通协调不足。在项目关键时刻,华北院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决策,调整白俄罗斯输变电项目部管理团队人员。新的项目管理团队领导由公司富有经验的老同志组成,他们在白俄电力领域其他合作项目上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当地人脉,熟悉白俄文化、法律、行业规范和习惯,有的还有优秀的俄语交流能力。可以说,华北院将俄语区最强执行能力的人员都调派到新的项目管理子队中。
项目团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管控及执行计划。加强对设计分包方的管控力度,理顺与国内厂家沟通、协调、招标程序,灵活采用空、海、铁等各种运输方式,保证采购设备、材料到货期限不影响施工进度。实行工作日“早例会”制度,每周召开由中、白各施工分包方、白俄罗斯设计分包方、项目部内部设计、采购、施工相关部门参加的施工协调会,及时排除影响施工进度的障碍。将单独子项工程分解成几部分,引进白俄分包方,分段承包,形成竞争机制,制定奖罚措施,尽全力保证各子项工程按期完工。
积极的应对终于有所收获。2016年6月15目,白俄罗斯副总理谢马什科、能源部部长巴杜普契克在波斯塔维变电站项目现场视察工作时,对白俄输变电项目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果非常满意,希望在该项目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双方未来在整个电力领域全面开展合作。
2017年,项目迎来了竣工高峰:1月1日,第10子项竣工;2月5日,第13子项竣工;4月5日,第11子项竣工;4月10日,第 12子项竣工;4月13日,第5子项竣工;6月中旬第8子项——白俄罗斯最大的变电站波斯塔维变电站新建工程竣工……这些施工难度巨大的子项工程按期顺利竣工,标志着白俄输变电项目工程度过了最艰难的执行阶段,为白俄输变电项目最后顺利完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属地化管理践行中国标准
项目管理团队总结工作经验,秉承华北院创建“极具价值创造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理念,营造“一家人,一家亲”的文化氛围,大力启用、引进白俄罗斯当地各方面行业专家、中俄双语优秀人才。当地员工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白俄罗斯建筑施工法律规范、行业规范的优势,与中国员工并肩作战,项目部施工、设计、采购、财务、安全及综合管理等各部门的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提升。许多白俄罗斯当地员工在工作中都有突出表现,项目部总工程师阿列克谢还被评为“华北院2015年度十佳优秀员工”。
此外,与当地业主的沟通工作也渐入佳境。身为白俄罗斯能源公司总经理的沃尔诺夫,每两周主持一次核电送出项目工程协调会已然成为惯例。每逢协调会上,项目管理团队和白俄罗斯能源公司等四家业主代表、白方设计院代表对工程设计施工进度、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进行全面深入沟通,有效避免了因技术、标准、理念差异造成的障碍。
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带动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走出去,是华北院团队在国外施工确立的原则之一。按照白方的验收要求,铁塔组立后需要螺栓拧紧,6米以下螺帽点焊之后再放导地线,经过华北院相关技术人员精心测算后,认为这一举动可能会使铁塔放线应力无法释放,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经过及时和业主监理代表沟通,详细说明理由,更加科学管理的方案最终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团队专业的精神和对细节的追求也收获了极大赞誉。在第1、2子项实施过程中,我方发现白方所用的耐张线夹施工工艺将造成线路运行隐患,决定修改设计,从中国引进新式金具,增加跳线压接管长度,保证跳线完整。经过长达4个月的协调配合,与白俄罗斯电网设计院终于达成共识,决定从第3子项开始采用中国产金具,此举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降低了采购成本,大大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通过白俄输变电项目的实施,一批中国制造企业,包括中国能建下属企业熟悉并掌握了白方标准,为“走出去”打下了良好基础。
白俄罗斯拥有广袤的森林、湖泊和河流,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个未被开发的宝藏”,好似一只优雅的白天鹅傲立于亚欧大陆中央。白俄输变电项目恰似白天鹅颈上一条灵动的珍珠项链,蜿蜒延伸,为白俄罗斯人民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同时它也是一条联系和繁荣的纽带,承载着白俄罗斯人民追求变革与进步的意愿。随着工程顺利竣工,华北院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带去光明,带去温暖,带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