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基层通讯
践行“四大转型”,打造投建营一体化新引擎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浙江院深入践行中国能建 “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紧扣“创新”、“绿色”、“数智”、“融合”核心理念,在边实践、边总结中不断提升投建营业务能力,开辟了一条以“投建营一体化”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中国能建庆元风光储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薰山光伏


庆元县百花岩风电场项目


  薰山光伏、百花岩风电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均为浙江院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其中百花岩风电为浙江省单体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也是浙江省近八年来唯一核准建设的陆上风电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均已实现全容量并网,累计发电量突破1.7亿千瓦时。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与福建省接壤,呈“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势,享“百山之祖、三江之源、廊桥之国”之誉,又因优渥的生态环境被称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


  峻岭之势考验着浙江院的设计与建造基本功,高标准的生态保护要求也给浙江院和项目管理团队带来新的挑战。

  一、“创新”设计,打造山地“风光”新优势

  薰山光伏和百花岩风电场项目均地处山区,具有海拔高、植被茂密的特点。在设计策划阶段,浙江院针对山地特点开展一系列专题研究,薰山光伏通过优化光伏阵列布置,最大化利用日照资源;百花岩风电通过优化风机选型和布置,尽可能减少开方量和对山林影响。


结合茶园地势设计光伏阵列

  项目团队累计现场踏勘110余次,并充分考虑施工环节,形成用地用林面积最小,生态影响最小、施工可行的设计方案。



百花岩风电场设计效果图


  二、“绿色”施工,推动工程与自然和谐共生

  浙江院全面贯彻中国能建《绿色施工导则》,围绕建筑节能、节材、节地、节水和环境保护五大目标,共绘花园式施工蓝图。薰山光伏选择高效光伏组件,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百花岩风电采用针对性风机降噪技术,对机组叶片噪声源进行有效控制。



  浙江院不遗余力开展当地生态保护,联合当地政府技术力量,采用遥感和无人机监测等技术,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和光影闪烁,竭力降低对野生动植物和特有物种的影响。

  浙江院投资200万元建设动物观测站,运用生物多样性评估技术,长期监测和评估项目对当地动植物种群的影响,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数智”运营,以智慧化手段赋能建设与运维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浙江院配备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和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和环境参数;引进预测性维护技术,预测潜在故障,综合运用多项智慧工地技术以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浙江院构建了中能绿电监控中心,依托数字智慧手段,实现薰山光伏项目和百花岩风电场等项目运营情况的远程监控,强化了对项目公司运营管理的实时监管,有力保障了项目高效运维。



  四、“融合”发展,打造“能源+”新样板

  在项目策划期间,浙江院主动围绕“共享融合”做文章,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将梯田光伏、美丽风电与文旅产业相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成功打造“新能源+文旅”系列样板。


光伏+茶园


风电+文旅




  展望未来,浙江院将继续深化“四大转型”实践,在经营理念转变、管控模式重塑、业务流程再造上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数字智慧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