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珠江口西岸灯火如织。
跨过珠澳两岸相映成趣的霓虹,穿过历史城区的横街斜巷,步入澳门的繁华夜色。
这一路,镜海流光,金莲花盛放。
这一路,粤澳情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广东院同行。
紧密连结·走近这扇门
电力如无声脉搏,串联起粤澳两地的灯火。而广东院与澳门特区的缘分,也要从粤澳电力联网说起。
2006年,受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澳门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澳电”)共同委托,广东院牵头编制了《南方电网向澳门中长期输电规划》,首次提出将粤澳联网线路电压等级升至220千伏的方案,以提升祖国大陆对澳门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其后的十年间,随着澳门与内地联系更加紧密,用电需求增长迅速,为保障澳门获得更加绿色清洁且安全充裕的电力供应,广东院又先后三次开展了对澳门供电的研究,以专业技术支撑粤澳联网工作。如今,对澳输电已相继建成三条220千伏通道,共计8回线路,供电能力较2006年提升10倍。
“南方电网是世界上清洁电力占比最高的电网之一,粤澳第三通道建设,不仅可以进一步保障澳门的电力供应,而且助力澳门实现碳减排目标。”长期参与粤澳电力联网研究的广东院设计总工程师卢赓说。
第三通道地处粤澳交通要道,沿线地面及地下建构筑物众多,在复杂的地质结构中建设输电通道,无异于在夹缝中“穿针引线”。广东院设计团队经过充分研讨论证,最终采用了1012米超长距离直线顶管,深入海底28米,其长度和难度均创下了广东顶管施工史之最。
高压电缆能否顺利接入位于澳门侧的220千伏北安变电站,也是保障第三通道全线贯通的重要一环。受澳电委托,广东院为北安变电站高压电缆工程提供顾问服务,从作业时间、施工工序、材料调整等方面均提出了专业意见,在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同时,尽可能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此外,广东院设计建设的珠海横琴3*390兆瓦多联供燃气能源站、钰海2*460兆瓦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高栏港2*460兆瓦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以及500千伏国安、加林输变电工程等一批电力项目,都为保障珠海和澳门清洁用电发挥了积极作用。
共建家园·走入这扇门
在灯火璀璨的澳门半岛与银线卧波的港珠澳大桥之间,澳门新城A区建设正如火如荼。
作为澳门连接珠三角地区城市的重要通道与落点,它是澳门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十年,将有约10万居民迁居于此。
110千伏TOSS变电站是A区首个变电站,也是澳门目前规模最大的110千伏变电站,对完善澳门电网主网架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该变电站电气部分计划采用国产化设备和材料,由广东院与西电联合总承包。这也是澳门电力建设史上首次由内地设计院承担工程总承包工作,广东院在设备选型、标准设计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度,得到了澳电的认可。
“我们为澳电编制的变电站标准化设计成果,在项目上实现了首次应用,推广后将为澳门所有变电站的运维检修提供便利。”广东院项目经理岳云峰介绍道。
服务澳门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广东院与澳电已在多个项目上开展紧密合作。广东院总承包建设的澳门首个移动电池储能系统,为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提供稳定的供电保障。广东院独立承担电气总承包工作的110千伏MPSS变电站,可进一步提高澳门城区的供电能力。广东院还承担了A区首条共同管道附属系统设计工作,建成后,电力、电信、自来水、中水等管线将整齐系统地收纳在大型地下管廊里。
“中国能建广东院够专业、服务好,值得信任!”澳电执行委员会高层对广东院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绿色智慧·走向未来之门
加快建设宜居智慧绿色城市,是澳门特区政府的施政目标。“服务澳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和电能消费体验创新升级,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长期奔走于粤港澳三地的广东院香港公司总经理陈蕾对此深有感触。
为助力澳门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澳门环境保护局的指导下,广东院与中英(广东)CCUS中心共同开展了澳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研究,为澳门能源领域减排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根据澳门特区政府智慧城市规划,高阶智能电表和高级计量架构的应用和发展,是澳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广东院为澳门智慧计量架构(AMI)建设提供全过程咨询意见,也为澳电数字化转型提供深度咨询服务。
“智慧计量架构将覆盖澳门全境,服务60多万人口。我们基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依托在营销计量领域的丰富经验,为澳门智慧计量架构建设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广东院网络信息公司副总经理唐军表示。
作为电力系统信息处理的“中枢机构”,澳电新调度中心的建设,不仅可进一步实现特区电力的优化调度,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广东院从2022年起担任技术顾问,提供覆盖新调度中心建筑基础设施、IT设备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全生产要素、全过程咨询服务。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通发展向着更深层次推进,广东院与澳门各界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广东院专家应邀出席澳门电动车与车联网应用之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为澳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构思和建议。澳门学者出席广东院主办的中国电力行业数据中心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新型能源体系”博士后学术交流等活动。
“面向未来,我们希望可以持续为澳门特区的低碳化、智慧化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解决方案。”陈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