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基层通讯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陕西院“红石榴”扎根千里之外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陕西院中标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2025年10千伏及以下配网工程可研设计一体化服务框架采购协议,这延续了陕西院近几年来连续中标雄安新区可研设计一体化框架协议的成绩。

  自2021年8月30日,陕西院首次中标容西片区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输变电项目以来,陕西院已在雄安新区承揽多项国际领先目标配电网项目,包括总承包项目、可研设计一体化服务框架、目标配电网设计文件技术方案评审咨询服务框架等。雄安——未来的政治中心,一座蓬勃发展的新兴之城;陕西院——生长在西北的红石榴树,历经70载风雨依然生机盎然的行业甲级设计院。2022年底,陕西院雄安分公司办公地点具备工作条件,陕西院这棵红石榴树折下树枝,将他插在雄安新区这片沃土上,陕西院的一群骨干们带着电脑背起行囊扎根千里之外,从此拉开了陕西院驻足华北片区的篇章。

  复兴号高铁列车风驰电掣,西安北站到雄安新区6小时可达。快的,不只是交通,雄安新区设立几年来,从“一纸规划”到“遍地开花”,繁忙的建设场景见证着这片土地日新月异的变化。飞快的变化不仅带来了崭新的格局,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雄安新区被国家电网公司确立建设为国际领先型城市配电网标杆城市,与北京、上海、同级别。在雄安,变电站都隐藏在园林景观中,有的在公园里,有的是地下变,在功能和外观上国际领先。

创业初期 突破艰难

  领先的市场也伴随着格外激烈的竞争,雄安周边的设计院有着地域等诸多领域的优势,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各大片区设计院有着丰富的经验优势,可以更快领会到国际领先配电网设计主旨并匹配合适的设计方案,陕西院红石榴树在一片森林中努力争取着阳光,想要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雄安分公司成立初期,设计人员在对雄安新区配电网设计标准理解和设计经验上尚有不足,陕西院红石榴们认真分析设计标准,在无数次相互探讨中摸索前行,面对紧迫的工期要求,大家并没有抱怨、更没有放弃,而是以高度的自觉担负起工作责任,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将技术学习和工作落实相统一。雄安分公司的同事们虚心向其他兄弟单位求教,院内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工费尽心力层层审核,大家一起在极限的时间内绞尽脑汁讨论最优的解决思路,同时又稳住情绪,踏踏实实学习新的设计方法。在无法延长时间长度的情况下,红石榴们努力拓展时间的宽度,为了满足工期要求,他们常常忙至深夜。

  在服务态度上,陕西院红石榴们针对业主的各方面需求和困难,全方位无死角的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多鑫主动在业主单位长期帮忙协助,以第一视角正视工程情况,解决项目问题。陕西院一步一个脚印,将真心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

  吃苦肯干 一专多能

  现场勘察是目标配网项目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极为困难的一环。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外线设计主要涉及电力排管和管廊,而电力井则多采用厚度十多公分的水泥美化型井盖,打开这些井盖需要至少四个人同时合力并使用专门的工具,这给人员紧缺的雄安分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雄安新区容西F单元开关站现场勘察中,外线路径长达5公里,其中有3公里多的电力排管以及五十多个电力井盖。由于没有专业工具可用,我院红石榴们只能采取人力接力的方式来完成勘察,设计不够,商务来凑,商务也不够,司机苟锋利打开车门,抬脚加入抬井盖军团。“一二三,小心小心,放这儿,靠边一点……”,一天勘察下来,大家胳膊酸腿困。有的井盖周围杂草丛生,想要下去,必须要穿过一片及腰的野草,有一次彭泳琦一人带着设备下井勘探,待他弯着腰抱着设备钻出草丛的时候,同伴才发现他身上扎满了野刺,厚实的牛仔外套都被划出了一条口子。历经数日早出晚归、疲惫不堪的勘察后,红石榴们终于如释重负地盖上最后一个井盖,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勘察任务,看着手中一张张真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单和现场电缆情况草图,大家心中涌动着巨大的成就感。

  办公室里,大家努力拼搏,回到宿舍中,红石榴们也克服了各种水土不服和生活不便。由于口味与当地不符,雄安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琦挽起袖子当起了大厨,在工作之余承担了日常采买、伙食改善等工作,将大家的异乡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

  克服思乡 坚守岗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郑健来到雄安分公司的时候,女儿还不满周岁,如今已经背着小书包走进幼儿园。这几年来,郑健无数次面对刻不容缓的工作和回家陪伴家人的两难选择,他都毅然决定牺牲小我,以大局为重,坚守在岗位一线。

  异乡的红石榴们无法在保障设计进度的同时又兼顾家庭生活,他们安抚住了家中聚少离多的情绪,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不退缩,不放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以坚定而执着的信念为雄安新区建设贡献个人智慧和力量。

  坚定信仰 勇往直前

  近年来,工程建设市场紧缩,雄安市场变得更加一鹿难求。在漫长的空窗期中,大家有过沮丧,有过迷茫,就在即将动摇之际,院领导对当地发展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坚定立足雄安市场不退缩的决心给红石榴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举步维艰的时刻,陕西院领导带头突破雄安市场,一年来,十余趟的往返途中,在飞机上见过初升的太阳,在夜里的路上走过无人的街道,在供服中心楼下吹过猎猎的寒风,在炎热的施工现场上视察过每一个角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陕西院以再次中标雄安目标配网框架服务交出了答卷,红石榴树拼尽全力将树根穿过岩石,扎向更深处。

  美好的初心需要时常回望、精准呵护、不断校准方向,砥砺前行。陕西院红石榴们千籽同心、团结奋斗、薪火相传、信念永恒;红石榴们向下扎根、向内求实、向上生长、开拓进取,在遥远的华北平原撑起了一片天。如今逐风踏浪立足雄安,方向清晰,实践却依然需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雄安的发展昭示着一场时代的变迁,我们有幸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更要抓住机遇,放眼未来。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如今跨出的每一步,都是铺筑未来的基石。陕西院人用盘古开天的魄力、女娲补天的能力、愚公移山的决心勇敢追梦;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国际领先的配网事业推向前进,朝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迈出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