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基层通讯
多彩贵州行——赋能一线,护航生产

在距离黄果树瀑布约50公里外的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本寨镇,群山叠翠的山头,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江苏院投资建设的风机赫然矗立山巅,风机塔筒上“中国能建”四个大字光彩夺目……这是由江苏院首个自主开发的“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山地风电项目——镇宁县本寨风电场项目的首批风机。

镇宁县本寨风电场项目现场

为深入推进“对标一流,追求卓越”主题年活动,促进职能管理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8月7日,江苏院来自8个职能部门共10名人员组成的“赋能一线,护航生产”蹲点实践(第二批)小组,带着使命和任务,满怀热情,共同奔赴多彩贵州,开启了为期一周的镇宁本寨项目蹲点实践之旅。

纷繁多艰建设“蓝”

贵州因其凉爽的天气成为避暑胜地,而镇宁本寨风电场项目现场常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逾千户村民的政处协调、蜿蜒陡峭山路间的风机叶片大件运输、临时堆场选址、升压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周边铁路项目交界面协调沟通以及频繁且重要的外部检查迎接准备……每个事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高度重视的“头等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脑力、心力。

项目公司及项目部现场工作场景

就像贵州变化莫测的云朵,项目现场情况也是瞬息万变。作为代表江苏院的项目投资建设方、总包方,王磊、徐君民、黄万山、冯浩每天需要面对的是来自四面八方关系的协调处理,更是有很多突发情况需要几次三番来回拉锯讨价还价,电话、微信消息总是络绎不绝,往往手头的事情还没处理完,便火急火燎地赶往下一个地方“救火”。工作组第一眼看到他们时,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皮肤都黝黑发亮,鞋子粘着松软的山间泥土,除了胳膊上泾渭分明的黑白分界线,好像已完全融入安顺大山了。

蹲点期间,工作组与项目部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学习体验、锤炼作风,将职能部门“参谋、监督、服务”职责真正延伸至项目一线。项目部办公租用的是当地村民房屋,依傍在高坡之上,总包方、监理方、施工方共同集中办公。房屋分上下两层,堂屋里赫然摆着8张略显局促的办公桌,对侧两边的白墙张贴着项目的进度时刻表与相关建设情况介绍,整体环境简陋而不失有序。

进场安全教育及安全交底

每当工作组请教问题时,项目经理黄万山总是打开他小小屏幕的笔记本跟大家耐心沟通解释。有组员开玩笑说:“项目经理面对这么多事情,怎么不配个台式机,屏幕也大些。”他也只是笑笑:“够用就行,相比较刚到镇宁时,现在的办公条件,已经很满足了!”屏幕虽小,但只要责任心够强,依然可以做到忙而不乱,质效并进。

政处协调是项目当前最头疼的难题之一,工作组每位成员也都轮番奔赴政处一线,跟着政处小分队艰难地穿梭在山间密林中。村民的田地大多位于山间,免不了带着测量工具爬坡过坎。到达目的地之后,由于镇宁当地多布依族、苗族,当地村民方言多晦涩难懂,小分队成员只能用他们半生不熟的改良版方言不断沟通确认。且留在当地的多为老年人,有时候光是解释土地性质的差异,都得耐心掰扯半天……所以,对于政处小分队来说,错过饭点是常有的事。一位参与政处工作的蹲点成员说道:“每次能够在当天跟村民沟通协调好,当天的饭都会特别香,不然连吃饭都会食之无味。”

参与政处工作现场

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但工作组已经深切感受到项目建设团队工作的压力与繁杂,深深为他们捏把汗。受外部影响尚不完全确定的首批风机并网时间、紧迫的风机叶片运输时间窗口、不断调整的政处方案、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方的关系处理……种种内外部变化,都让项目部成员眉头紧锁、心思沉重,但坚定如磐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决心和勇气。“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就是想把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在一次现场成功协调处理棘手问题后,王磊情不自禁握紧拳头说道。

奋进必胜“金”气神

为近距离学习体验风机叶片大件运输的实况,项目部见缝插针,结合实际带着工作组前往运输现场,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一路驱车向前。盘山道路坡度大、弯急,一路频繁的弯道,让乘坐车辆的工作组成员时常控制不住重心向左或向右倾斜,七拐八绕间,工作组成员早已迷失了方向。但黄万山、冯浩并不需要导航,还不时为大家做向导讲解。从风机t1#-t25#号机位,他们都能准确无误地指出方向,包括沿途经过的道路,哪条是项目部为了运输叶片挖掘建设修整的,他们都如数家珍。

峰林环绕间,一个空荡荡的山洞显得尤为突兀,神秘的山洞引起了工作组成员们的注意。原来,当地历经大自然亿万年的雕琢,常见喀斯特地貌,导致水土流失和地面塌陷,容易对工程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工作组的好奇心也打开了黄万山和冯浩的话匣子:“之前在我们叶片运输的一条必经山路上,政府有条省道原计划很快完成修路,但却意外发现了一个溶洞,投下小石块,需要5至6秒才能听到回响,可见溶洞深不可测。后来只能选择填洞,保证地基稳定安全,这样风机叶片运输才能平稳安全,但却给我们的工期造成了不小影响”。言语中让我们既能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难免透露出些许无奈。

下车后,土黄的山路上,小石块星星点点,组员们踩在有些硌脚的山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词汇一下子变得具象化了……据粗略统计,项目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修建山路将超过30公里,堪称现代工程版愚公移山。沿山路继续步行200米,庞然大物般的风机叶片就这样明晃晃地跃动进工作组成员的眼帘。几乎是同时,项目组成员“哇”声一片!三台铲车(在前面开路)和一辆半挂同时出发,每辆车中间都要用钢丝绳作为牵引,一辆紧拖着一辆,风机叶片就这样被带动着龟速前行。护卫运输的人员时不时下车观看路面情况,将叶片接下来的升降高度、旋转角度通过传呼机告知转升机车辆驾驶员。徐君民介绍道:“项目采用的风机轮毂中心高度110米,相当于35层楼高,单只叶片长95米,相当于135个成年人并肩站立,叶轮扫风面积约2.985万平方米相当于4.18个标准足球场。”为达到运输条件,全程数十公里的运输道路,项目部共计清除近百处路障,方才满足货运车辆通行条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风力发电设备的特性匹配最适合的运输车辆。

近距离参观学习风机叶片大件运输

目前,由于临近的铁路工程实施地风机叶片的主要运输道路,一旦挖断施工至少影响两个月,将会极大地影响后期风机的吊装。为避免造成工期的大面积延误和窝工,王磊带领项目部、蹲点小组成员数次去地方政府和铁路施工项目部沟通协调,不惜死缠烂打,软磨硬泡,把运输通道时间从三天延期到四天,又从四天宽限到六天,再从六天追加到八天……在此期间,项目部全员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争分夺秒,全力协调相关方;而工作组成员,在分批次见证了运输通道的协调和叶片运输过程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各自部门职责,全面跟进了请当地政府参与协调和寻找堆场等过程,力所能及帮助解决眼前的“急难愁盼”。一波三折,一环套一环,颇为不易,但凡有一环出现偏差,就会极大地影响项目进度的推进。

与铁路建设单位沟通协调

我们相信,就像贵州的山路一样,项目组的后续工作进度定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情暖学子志愿“红”

8月,也将临近新大学生入学之际,山村条件艰苦,很多新大学生缺乏相应入学物资。江苏院素来有“项目+公益”企业品牌志愿服务传统,为了给山区学子送来温暖,同时促进镇宁本寨风电场项目属地关系融合,工作组和项目部主动联络地方政府,联合开展爱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资助本寨镇2024年优秀大学生9人,其中汉族1人、苗族4人、布依族4人。

“江苏院是一个有爱心的企业,本寨风电场项目部也是我们当地的重点工程,感谢你们对山村教育的关注。”本寨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杨安宁说道。

“不用为学习生活用品发愁了!感谢哥哥姐姐们,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待!”受赠学子捧着收到的物品,喜滋滋地说道。

看着孩子们收到礼物后脸上质朴的笑容,江苏院的志愿红马甲熠熠生辉,志愿者们的心里也暖洋洋的!

开展“助学圆梦启航充电赋能未来”志愿服务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衷心希望江苏院的微薄帮助,能成为孩子们人生的东风,也希望他们今后能不负青云之志,始终务实求真,就像江苏院“和合务实创新为民”的企业文化理念一样。

但其实在现场采办物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小插曲,小县城的物资数量储备有限,需沟通调货。等待一天后,又收到货物在调配运输过程中因路面塌陷导致物资不能及时送到……但与项目部一个接一个的棘手难题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当天项目部面临着与当地铁路建设单位极具挑战的外部沟通压力,正是得益于志愿服务活动的间接助力,地方政府主动牵线搭桥,帮助协调解膈脚了燃眉之急。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工程干到哪里、央企的社会责任就践行到哪里”的决心。

乘风而起生态“绿”

当项目部带领工作组登临#t24号风机山头时,开阔的自然风光与壮观的工业景观相映成趣。组员们纷纷感慨,骄傲地喊出“这就是咱们江苏院的山头了!”大有“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之意。

当地电网结构相对薄弱,供电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提升。在蹲点期间,工作组就亲身经历了两次短暂停电。而当地风资源丰富,平均风速为每秒5.32米,年有效风速利用小时数7293小时,发展风电大有可为。

江苏院顺势而为、乘风而上,在镇宁投资发展风电项目,深入分析挖掘了镇宁能源禀赋,在建设过程中高效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和风光资源,充分考虑交通运输条件、空气密度、风切变、湍流强度以及冬季凝冻覆冰天气等因素,提高发电效率,以能源低碳转型助力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目前镇宁本寨风电场项目是贵州省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涉及镇宁县本寨镇、江龙镇、革利乡3个乡镇11个村,总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装机总规模100兆瓦,配置22台单台容量4.545兆瓦的风机,新建1座110千伏升压站。

镇宁县本寨风电场项目25号风机

一台风机转一圈,就能发电6至7度。项目投产后,年均核心价值观2亿度清洁电量,可满足十万户家庭的用电,对于促进贵州省风电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镇宁县本寨风电场定将成为江苏院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个生动注脚。

赋能聚力“釉”实效

蹲点期间,10名职能部门员工带着使命、带着问题、带着情感融入一线,统一行动,严守纪律,协同合作,扎实开展现场学习实践、参谋服务、监督赋能等工作。由于长期实地参与外业工作,日头的暴晒,让组员们都晒黑了几个度。

出发前在院内集中召开动员部署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明确“三带去、五深入、三带回”的蹲点实践目标。抵达现场后,聚焦发挥“参谋、监督、服务”作用,大家转变作风,主动作为,与项目公司和项目部一道,组织现场实境参观学习3次,列席周例会、外部检查会议等4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次;相关成员深入一线参加政处工作4次,参与并协助与地方政府和外部单位沟通协调4次,开展了审计、法规、党建、纪检、档案、印章、安全等方面监督检查,查阅档案112盒,抽查资料30余册……在项目部先后遇到征地款项处理、道路临时阻断等多项突发事件时,拥有专业背景的组员挺身而出,提出了合同草拟、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意见,让现场人员原本紧蹙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

偶尔不出外业期间,工作组深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开展职能管理赋能一线“微课堂”9次,分享介绍职能管理常识、流程、要点和相关共性问题;组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集中学习1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学习1次,警示教育1次、廉洁文化宣传1次,帮助项目一线的同志“接天线决贯通线发电约明红线”。项目部成员说道:“之前对职能部门下发的很多材料看得有点迷糊,这次总算是被答疑解惑了!”

职能管理赋能一线“微课堂”

此外,蹲点小组坚持每天晚上碰头总结盘点、互通有无,分享交流、畅谈体会;同时,组员不失时机地与项目公司领导班子、项目经理和项目部工程师展开了“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深度访谈座谈,连平时稍显“社恐”的组员都努力打开自我,了解项目开发的艰辛历程、项目执行的困难和挑战,以及项目部每个人对项目投入的精力和心血,并对项目当下面临的棘手问题进行了研讨,持续释放职能部门与项目一线的互融互通的价值创造力。

一周时间转瞬即逝,回到南京后的组员们闪动“釉”色光亮的面庞,记载着他们真情实感的付出。一番真情体验、真抓实干下来,带着项目“釉”进展、内心“釉”底气、工作“釉”实效。这段“釉”苦“釉”甜也“釉”情的特殊经历,不仅加强了职能与生产互信互融,也实现了职能部门间的互联互通,真正将江苏院的兄弟姐妹凝成了一股绳儿,凝聚起了干事创业的奋进力量。

工作组合照留影

同甘共苦后,方知你辛苦,你懂我不易。工作组回归后,也将继续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赋能助力。“既然是路一定有转弯,哪个风景都漂亮”,我们相信,只要勠力同心、同舟共济,各种艰辛和曲折终将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美妙插曲。我们共同期待着镇宁项目顺利发出第一度绿电,让镇宁的风,点亮万家灯火!